梨树家庭最美之星张治

2021-02-05 阅读次数: 栏目:女性风采

小家好了就要为了大家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

                                  ———记张冶一家

       首先让我们先来到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双龙村,一个平凡的小乡村。这里没有出现过历史名人;没有丰富的水土资源、名胜古迹;更没有人会知道它在地图上的东经北纬度数,类似的村庄在我国有千千万万,数不胜数。这里只是生存着一群朴实憨厚的村民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每当夜晚,家家户户亮起了灯火,其中有一个三口之家,此时正围在桌子前吃饭。户主叫张冶,他的妻子叫吴淑明,两人有一个女儿。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家常,其乐融融。我们来到了张冶的家,当听说我们是“寻找最美家庭”的时候,他笑着对我们说:“美啥!我们就是踏踏实实的过日子,你们这么一整,我家可就不美,而是臭美了。”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张冶,2013年当选双龙村的村主任,带领双龙村的村民创业致富,至今已有了明显的成效。妻子开始是非常反对他当村主任的,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:“家里有着买卖都忙不过来,还当什么村主任,挣不着钱不说,反倒搭进去不少。”当我们问起两口子是否因为此事吵架后,两人都笑了,妻子吴淑明对我们说:“那哪能呢,我还是支持他的,毕竟他也是为了村民着想,我也有那个叫什么来着?对,思想觉悟。”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张冶夫妇的邻里关系非常融洽,我们也通过乡亲父老充分的了解了张冶一家的“故事”。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张冶,今年46岁,土生土长的梨树人。小的时候家里很穷,日子很苦,家里没有多少土地,十几岁的时候就辍学,开始跟父母在田地里干农活,那个时候,他在乡亲们的眼里,是一个“淘小子”,总是调皮捣蛋,夏天的时候,光着黑不溜秋的膀子,在村里东跑西颠,不亦乐乎。老人们总是骂他太淘气,不听话。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渐渐的,“淘小子”长大了,一转眼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,可是家里穷啊,没有“老婆本”,父母看着也干着急。张冶眼见和自己光屁股长大的伙伴都已成家立业,自己还是“老哥儿一个”,于是他决定吃点苦,到县城打工。也就是张冶22岁那年,他离开了家乡,去了县城,就在那个时候,,认识了他一生的伴侣,他的爱人吴淑明。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张冶先是在工厂打零工,因为干活认真麻利,深得领导的喜爱,同时在工作中与吴淑明相识,两人渐渐的产生了感情, 吴淑明比张冶大两岁,厂子里的同事们笑话他:“人家都说女大一、抱金鸡,女大二怎么回事啊?”张冶也不生气,回答道:“女大二,抱金块儿!” 1991年的县城还没有现在这般好,只有一条街道,没有什么商店,当时老百姓买东西几乎都是赶集,于是张吴二人攒了些钱,在附近的集市上做起了买卖。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,风里来雨里去,虽然生活苦了些,但是二人的感情却越来越好。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第二年张冶结婚了,两人回乡盖了新瓦房,买了彩色电视机。当时彩电还很少见,一到晚上,全村的人都跑到他家去看电视,夏天的时候,张冶也不吝啬,把电视抬到院子里播放,颇有些放电影的排场。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一般人看来,张冶家小日子过得是非常不错了,两人生活美满,小两口不打不闹,男的肯干、女的贤惠,邻里关系和睦,婚后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。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但是乡亲们却看见张冶成天愁眉苦脸,别人不知道,张冶的妻子却是最清楚不过了,张冶虽然曾今被称作“淘小子”,但是吴淑明知道,他的丈夫深爱着他的家乡,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乡亲父老,他虽然靠着“做买卖”赚了钱,但是乡亲们可不见得都会“做买卖”。张冶每每跟自己的妻子讨论如何才能让相亲们发家致富,最后两人发现,没知识没文化才是制约老百姓致富的根本原因,张冶是因为在县城里摸爬滚打了几年,能够接受新事物,新理念。改革开放以来,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如果不能吸收新文化,那么终将会与社会脱轨。于是张冶开始学习“致富经”,他要“改行”,要找到能够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的“生意”,经过几年的走访与考察,张冶开始做起了肉猪生意,他鼓励村民们养猪,然后帮助他们了解市场行情,提供买家信息,几年下来,乡亲们的钱包都厚实了。后来张冶的妻子开了家小饭馆,问丈夫饭馆叫什么名字好,张冶想也不想,随即说道:“开饭馆是用来迎接老百姓的,就叫百姓小吃吧”。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,乡镇整体经济都得到了质的发展,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。张冶抓住时机,做起了水泥生意,收入也在年年增长,“百姓小吃”的生意也是红红火火。转眼间,张冶已经四十多岁了,晚上“百姓小吃”打烊了,夫妻二人依偎在一起,回想起过去的日子,不胜唏嘘。张冶对妻子说:“人家都说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眼瞅着我们就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,我总觉得心里空的慌,原说现在日子也好了,有车有房,女儿孝顺,咱们俩身体都还硬朗。但是我总觉得应该干点啥。”妻子听后也并没有在意。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2013年,双龙村选村干部,张冶竞选了,如果双龙村有村办报纸的话,那么这条消息一定会上报纸头条的。乡亲们都知道张冶是“做生意的”,原本说这样的人是不会“当官”的,为什么这么说,在乡亲们看来,家庭条件不错的张冶,根本不会对村主任这个芝麻绿豆大的官感兴趣,然而他们并不知道,张冶可不是为了过过官瘾,他在竞选的第一天就当着所有的村民们说:“我当村长,为民着想!”乡亲们就冲着张冶的这句话,也相信张冶的为人,选举张冶当上了双龙村的村主任。老人们如今都说,张小子现在可不是当年的淘气包了,那可是干大事的人!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妻子吴淑明现在才知道,原来丈夫说想干点啥的啥,原来是当村主任。她知道村长不好当,干得好,那是本分,干得不好,村民们的口水都能淹死人。所以一开始吴淑明反对自己的丈夫当村长,劝解张冶说:“咱帮村民卖肉猪也算是帮老百姓干实事了,村长就别当了,咱跟左邻右舍关系都处的挺好的,别你当上官,再都跟咱疏远了。”张冶对妻子说:“这你就不懂了,帮着乡亲们卖几头猪那叫什么干实事,想要干实事,就得当村长,有号召力,我能把咱这个小家带起来,难道就不能把大家也带起来吗!”妻子吴淑明笑着说:“可老百姓却不能都像你老婆这么听你的话。”起初还真就叫吴淑明说中了,原本跟张冶关系挺好的村民现在都跟他疏远了,觉得他张冶当了村长,是他们的“头头”,有了高下,就不再像以前在一起那么自然,张冶也不在意,他考虑的问题是——修路!有句话从古至今都是对的:“要想富先修路。”现如今国家有了政策,修路的钱当地政府会给出一部分,余下的部分由老百姓来出。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可是就因为余下的部分,村里面大多数村民都不愿交这份钱,他们觉得把钱花在一条道上不值得,甚至这些“钉子户”当中还有张冶的近亲,张冶头疼了好多天,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,结果是无功而返,得到的结果就俩字:“不拿!”张冶也来个犟脾气,好,你们不拿,我自己拿!于是在村委会的广播喇叭里大喊道:“这修路钱差多少我拿!乡亲们都在这看着!路修好了,你们觉得值,就再把钱凑起来还给我,如果你们还是觉得不值得,这钱就当我张冶自己出的!”等路修好了之后,村民们发现了许多益处,就有一个大婶对我们说:“原来的路啊,那才叫‘水泥路’,又是泥又是水的,赶上阴天下雨,走条道都能甩掉一双鞋!”修了新路,村民们都是受益匪浅,不禁想起他们村主任的英明来。因为附近好多村子也是有村民不愿出钱修路,到现在还是“水泥路”呢。修了路,乡亲们买了私家车,农闲的时候到附近的工厂上班也方便了,秋天,因为道路方便,收粮及时,没有误了收获的最好时机。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张冶想起当时大刀阔斧去修路的事情,对我们说道:“当村长就是要有主张,要是什么事情都听村民的,到时候黄瓜菜都凉了。这跟在家过日子一样,我老婆管的对,我听,要是管的不对嘛,那就要拿出点户主的气魄来。”我们随即问张冶在家里谁说的算,他哈哈大笑,说道:“我在家排名前三。”我们听后都笑了。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村里的人都知道张冶的妻子吴淑明温柔贤惠,却不知道她的文化程度在同龄人当中算是挺高的,两人在创业的那几年,张冶是前锋,只管着冲锋陷阵,吴淑明才是幕后军师,决胜千里。所以张冶很多事情都会跟自己的爱人讨论,寻求方法。最近我国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,培养农民文化底蕴,于是好多农家书屋在村委会“开张”了。吴淑明知道这个消息后,建议张冶要大力支持这个好项目。可是双龙村的村委会,以前一直是个摆设,实际上很多村子都是这样,村民开会都去书记或者村长家,有事就是大喇叭,所谓的“通讯基本靠吼”。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张冶也觉得这村委会一个空壳子实在是不适合当农家书屋,你想一想,乡亲们正坐着椅子上看书,然后一只蜘蛛爬上书来跟着一起看。这事情实在是不能叫人安心,何况是安心看书呢。吴淑明听后,她想了想,对自己的丈夫说,咱们把村委会装修一下就可以了。张冶却说那可不行,村里的钱要花在刀刃上,装修那个年八百没人去的地方多浪费啊。吴淑明说:“那这钱我出,百姓小吃赚的钱,就给百姓用。”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于是,在张冶夫妻两人的资金帮助下,双龙村的村委会翻修一新,再不见当年那个“金玉其外、败絮其中”的空房子了。村委会里单独留有一个图书室,也就是农家书屋,屋子里的书是玲琅满目,其中农业科技知识的书最受乡亲们的欢迎了,吴淑明又自己掏钱买了许多孕婴方面的书籍,她说,孩子是我们的未来,我们农村妇女的责任最重,相夫教子,一个家,男人是顶梁柱,女人是脚下的基石,虽然你看不见,但是这房子想要越盖越高,那么就要有脚下这坚固的基石。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张冶想让村民致富,要把眼前的日子过好。吴淑明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,努力学习,将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繁荣美丽。写到这里,让我们再看一看如今的双龙村,也许用不了多少年,这里的孩子长大成人,耕作在这片土地上的再不是张冶小时候手里的那把镰刀,而是大型联合收割机;这里再也看不见草垛,而是集体供暖;这里再也没有那午后村部大喇叭里村主任的呐喊,而是百度一搜,双龙村的村务网站赫然在列...... 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我们说最美的家庭,就是这样把自己美好的小家转变成美好的大家,美好的大家将会永远让我们神州大地有着一个更美好的国家!